阳春三月、芳菲四月,春和景明,草长莺飞。广东惠州大地上,一场以“党建红”守护“生态绿”的乡村绿化行动正在兴起:从“云上蓝图”到“绿美版图”,从单一“植树节”到全年“乡村绿化工作日历”,从先锋引领到党群同心,从植绿护绿到“由绿及美”“由绿变富”,“党建红”引领下,“一棵树”到“万亩林”的绿美故事热闹上演。
“党群携手共筑绿美家园”热潮背后,检验的是惠州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动群众的组织力、凝聚力、战斗力。
从心中有“数”到地里有树,绘制“一张蓝图”统筹全市绿美版图
全市各村植绿计划、植绿空间、植绿种类“一键查询、一图分析”,这是惠州市乡村绿化数据平台上的“绿美蓝图”。
万千党员携手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,积极参与家乡绿化美化,共赴一场“和春天的约会”,这是惠州大地上真实展开的植绿行动。
从云上的植绿计划到地里的植绿行动,执行保障是关键,惠州市以党建引领绿美生态建设,绘制“一张蓝图”,以详细的乡村增绿指南统筹推进全市乡村绿化工作。
以数字赋能乡村绿化,惠州市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全市乡村绿化数据平台,汇总各村(社区)植绿树种、数量、胸径等计划数据,帮助各级有关部门精准开展苗木保障、技术指导、认捐认种及结对共建等工作。
通过数据平台分析镇村需求,启动实施苗木保障三年滚动培育计划,动员10个市属国有林场提前培育储备苗木,每年向镇村免费提供不少于50万株胸径3cm以上树苗,有效解决基层后顾之忧。其中今年1—3月已免费送苗近30万株,并做到“苗随穴走,专人跟踪”,确保实实在在种下去、种得好。
有了苗木后,“在哪种”“种什么”“怎么种”,乡村绿化也需要一份“技术说明书”。
惠州市委组织部联合林业、农业农村部门,组织540多名植绿护绿专业技术人员建立“一支技术指导团队”,统一培训、分片分组,以脚步丈量绿美乡村,逐一走遍7个县区、72个乡镇(涉农街道)、1065个村(涉农社区),围绕“怎么种、怎么管”“如何美、如何富”等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,全面提升种植质量和绿美水平。
“一张蓝图”指引下,技术团队帮助下,惠州市的云上绿美蓝图正在转化为全市绿美版图,目前全市1065个行政村(涉农社区)已植树75.86万株,完成年度计划的91.57%。
从春风催新绿到冻土藏生机,绘制“植树日历”轮转四季“植”此青绿
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是植树好时节。
四季轮转,秋收冬藏,适宜谋划新年景。
党建引领下,在惠州,一张“植树日历”让绿美建设不止在有植树节庆的三月,更是成为贯穿全年,守护四季常青的持久行动。
惠州市委组织部在春节前夕制定《“植”此青绿、有你“惠”美——2025年乡村绿化工作日历》(下称“《日历》”),以清晰的时刻表为全市乡村绿化工作做出指引。
春节前后,惠州各镇街党(工)委、村(社区)党组织利用春节假期开好植绿通报会,宣传绿美意义、展示绿化成果,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2025年乡村绿化、共同美化家园,开展“我为村里添片绿”“我为家乡种棵树”系列活动。
2月18日(雨水)前,乡村绿化技术团队走镇入村开展种植、管护技术培训指导,精准“送苗到村”。
3月5日(学雷锋日)前后,组织团员青年、党员青年成立乡村绿化青年突击队,宣讲乡村绿化政策、与镇村党员群众一起义务植树、开展“认种一棵树”或“认捐认养”志愿服务。
3月8日(妇女节)前后,开展“美丽庭院我先行”活动,发动妇女群众力量参与美丽庭院建设。
3月12日(植树节)前后,结合“四下基层”“四个万家”等工作载体,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“一个党员一棵树,一个支部一片林”“爱绿植绿护绿兴绿”主题党日活动,积极参与义务植树。
近期,惠州还依托国资委、两新工委、慈善总会等部门力量,市县两级累计发动为镇村捐赠230多辆电动洒水车,助力绿化管护,为基层减负赋能。
......
闻时令而动,绿美惠州植树造林马不停蹄,一系列绿美行动接力展开。
从“春到人间草木知”,到“万紫千红总是春”,再到“绿树阴浓夏日长”......《日历》围绕雨水、惊蛰、清明、谷雨等植树重要节气,以及春节、元宵节、雷锋日、植树节、妇女节、青年节等重要节点,指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镇村积极推进乡村绿化,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优秀传统文化、更加深入人心。
随着日历翻动的节奏,惠州的绿美行动还在持续推动。待到秋冬时节,一批成效突出的绿美镇街、绿美村居将充分涌现,一批可看可学的乡村绿化景观带和美丽乡村走廊将陆续建成,激励广大镇村干部、群众更加积极参与到绿美惠州生态建设中来,让绿美事业穿越季节变化,成为根植于心的“生态优先”理念。
从耄耋老党员到时代新少年,选树“先进典型”绘就绿美新画
在惠东县白盆珠镇新和村,91岁老党员邱胜尧,从1960年种下第一棵树开始,启动了他的植树征程,跨越半个多世纪,以身作则带头干,和村民们一起种下10万多株树木,书写党建与生态深度融合的坚守篇章。
而今天,在惠城区的“红领巾林”,一群少先队员们亲手种下一棵棵“成长树”,饱含着对绿色希望的憧憬,同时在心中种下了绿色希望与责任。
生态保护是一场生生不息的接力赛,这是从老党员传到青少年手中的绿美接力棒。
让更多人成为“绿水青山”的“维护者”,惠州选树“先进典型”,让党员干部先行一步,在青山躬行中践初心,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企业和群众加入植树队伍中,让生态保护在年轮的传承中蓬勃新生。
今年,惠州市广大镇村党组织和1043名村党组织书记带头,发动2.95万名农村党员、4.09万名普通群众共同参与1951场乡村绿化主题党日活动,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。
惠城区汝湖镇联动惠州学院结对共建党支部、驻汝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等18个党支部,邀请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参与主题植树活动,助力乡村绿化美化。
惠阳区沙田镇组建“党员干部+企业代表+学生先锋+志愿队伍+技术指导+护林员”植绿护绿志愿队伍,高标准种植樟树300棵,激发全民参与的行动自觉。
大亚湾西区街道通过“1+3+N”植绿机制(1个结对共建机制,党群联动、校村联动、部门联动3个联动模式,N个乡村绿化植树活动),发动党员干部、村民、青年志愿者及在校师生等共同参与植树活动,形成“党群共植一片林”良好氛围。
当乡村绿化的主角真正回归群众,绿美事业有了更加持久的生命力。党群同心、携手添绿,亲手铲土、栽种、浇水,种下一棵棵树苗,成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,共同为绿美惠州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。
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,锚定“绿色发展目标”打造乡村发展“绿色引擎”
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,一株株绿苗之下,不仅是生态绿色梦想的追求,更是关乎乡村振兴、产业转型的绿色密码。
将绿美答卷,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答卷,更作为提升生活幸福感的民生答卷。惠州市锚定“绿色发展目标”打造乡村发展“绿色引擎”,创新植绿模式,推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、相得益彰。
惠东县白花镇依托南龙村绿棋楠母树资源优势,联动社会力量募集绿美专项资金9.6万元,组织党员干部、驻镇帮扶队、选调生及村民代表等百余人参与义务植树,共栽种绿棋楠沉香300株、水杉150株,预计投产后将为村集体平均每年增收9万元。
博罗县龙溪街道、石坝镇推行“村集体供地供苗+企业管护分红”模式,计划规模化种植夏威夷果树4500棵,嘉宝果树、黄皮树3600棵,预计为参与合作的每个村集体每年增收1.5万元以上,并能带动村民就近就业,实现“种树成林、管护成业、生态成金”良性闭环。
龙门县麻榨镇结合环南昆山—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建设的发展机遇,在中心村公路驿站周边建设特色果园,采用村集体以苗木和土地入股、企业负责管护销售的“村企合作”模式,打造集观光采摘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杨桃公园,预计项目运营后每年可为中心村集体增收1.5万元,推动“车流变客流、驿站变商站”,使旅游公路化身为“致富廊道”,生态果园转型为“绿色银行”。
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以“一村一篇章、一村一主题”,大力推进乡村绿化景观带建设,将乡村绿化主线贯穿各村自然生态、历史人文、特色农产业等20处景观资源,促进乡村绿化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融合提升。
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惠州路径探索,让当地居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。
惠州市将绿美生态建设与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相结合,着眼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依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,推动“由绿及美”“由绿变富”。绿美建设的成果,正化为可及可感的民生幸福,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、触摸到、享受到。
又是一年花红柳绿时,大地山林期待着新绿萌发。绿美惠州的建设,是一场需要持续发力、久久为功的生态保护战,“党建红”力量的加入让绿化行动更添动力。期待惠州的绿色故事,在“党建红”的加入下书写更多新的精彩篇章。